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明年改革动静大
今年11月23日晚,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在话剧《李白》巡演的路途中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该剧所有演员签名的当天上午才刚刚拍摄的合影,上有《李白》编剧郭启宏的一段话“含辛茹苦整三载、继往开来领航人”,这一天,正是张和平上任人艺院长三周年的日子。三年来,曾被观众批评为“有传统没未来”的北京人艺无论在机制改革和还是剧目创作上屡有惊人之举:将主演的演出收入大幅提升、吸引明星回归舞台推出《窝头会馆》、《原野》等剧目;影片《第一书记》更是首尝人艺与电影的跨界合作……
■剧院东扩将产生更多剧目需求
在张和平看来,2007年接手人艺时,剧院被社会诟病的主要问题是队伍的不团结以及没有与人艺量级相符的剧目。三年来,张和平以他人难以企及的凝聚力让艺术家气儿顺了,管理者心齐了。那张上任三周年收到的照片更是让他感受到了剧院所有人的真诚,以及来自人艺大家庭的温暖。
谈及明年剧院发展的构想,张和平表示,“明年将是人艺发展比较好的时期,随着剧院东扩的立项以及搬迁计划的启动,剧院发展也将有战略性的变化。除大剧场外,剧院未来还将拥有一个能容纳650人的中剧场和一个能容纳350人的小剧场,这意味着剧目的缺口非常大,所有创作思路也要因硬件的变化而改变。今年我们的票房收入将达到3000多万元,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但我对人艺的预期还要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推行制作人制 申报文物单位
从提高演员的演出费到创立方正基金,人艺的机制改革一年一大步。而明年,张和平力主的机制改革也将从小剧场剧目推行的制作人制开始。虽然许多国有院团早已推行制作人制,但此举对于有着深厚根基和人文传统的北京人艺来说还是头一遭。张和平表示,“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来说,制作人制势在必行,但国家级剧院推行制作人制一定要慎重,因为这种做法对于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是有一定法则的,完全为了市场也不行。人艺不能靠‘三俗’去拼市场,而要靠‘三格’赢得观众,即品格、风格和人格。”
今年,张和平还向记者表达了一个愿望,要将史家胡同56号院申报文物保护单位,“1952年曹禺、焦菊隐、欧阳山尊、赵起扬‘四大巨头’就是在这里谋划成立了北京人艺,后来人艺的成立大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此后许多人艺艺术家都曾在这个院子里居住,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忆。及至到现在叶子、金雅琴、顾威等人仍住在这里。虽然北京的文物已经很多了,但北京人艺需要这样一个形象化的寄托,这也是人艺建设历史传统的一部分。”
■明年原创京味大戏正在酝酿
此外,曾创造了“紫禁城”影业奇迹的张和平也将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资源推进人艺与影视的跨界联动。“《第一书记》只是个尝试,现在想想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其实很多主创、演员都是人艺的,如果当年同时做成舞台剧,那么剧院的收益就不是单一的了。”据悉,剧院明年的原创京味大戏已在酝酿之中,会让观众有出其不意之感。
2008年7月29日,北京奥运开幕前夕,张和平在人艺召开了一次全院大会,当时全院演职员仅有十几人缺席,其余全部到场,并拍摄了一张近些年人员最为齐整的“全家福”。那一次对于怀着敬畏之心走进北京人艺的张和平来说内心多少还有些忐忑,他为那次发言做了精心的准备。今年底,剧院准备再召开一次全院大会,回望过去、展望明年,他坦言这次再发言,他会因已经融入了这座殿堂而增强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