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到收藏   
北京
【切换城市】
按演出名称
  • 按演出名称
  • 按演出时间
  • 按演出场馆

快速查找>> [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 [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 [ 国家大剧院戏曲场 ] [ 国家大剧院小剧场]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透过马可-波罗眼睛 展现触摸神奇东方式文化

透过马可-波罗眼睛 展现触摸神奇东方式文化

  国家大剧院原创舞剧《马可·波罗》22日亮相 总编导陈维亚接受记者采访———
  国家大剧院成立3年来,一直不断推出自己的原创剧目。12月22日将上演的大型舞剧《马可·波罗》是大剧院制作的首部舞剧作品。记者日前采访到《马可·波罗》总编导陈维亚,他告诉记者:“我们要通过马可·波罗的眼睛看到,通过他的手触摸到东方文化,让这部舞剧告诉世界,东方文化是丰富多彩的。”
  ■马可·波罗传奇经历提供发挥空间
  选择了马可·波罗题材,国家大剧院经过了反复的研究。陈维亚说:“我们在题材上做了很长时间的征询,最后锁定马可·波罗,因为这个形象太深刻了也太生动了,可以想象的空间太大了。现在一部分专家甚至还认为,马可·波罗没来过中国。但我们坚信他来过,我们坚信这部游记是他亲眼所看到的,亲身经历过的。因为是在古代,因为是西方人,因为他传奇式的跋涉千里来到东方,又写出了极富浪漫色彩的游记,所以为我们舞剧的想象提供了很丰富的空间和很自由的方向。再有就是我们的艺术人员,我们的编剧、作曲、编导组的所有人员可谓绞尽脑汁,怎么让它好听好看呢,怎么让它做的每一个环节都跟真的一样呀。后来发现,就是抓住浪漫的情调、运用神奇的色彩来描绘马可·波罗的东方之行。我们把整个过程集中用几个有意思的场景表现出来,比如第二场,马可·波罗到了中国的南方,游记里告诉我们他在南方住了很长时间。在这场中我们融进了很多中国古典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形象进来,比如说,第一次把中国的中医、针灸作为舞蹈形象放在舞台上,通过马可·波罗的眼睛,看到中国中医的神奇。我们也第一次把中国的饮食放在舞台上,比如看到中国老百姓吃着长长的拉面,马可·波罗也来用筷子笨拙地吃拉面。大家不是说嘛,意大利的比萨饼就是马可·波罗传过去的,由于他没学到家,所以馅儿放在外面。我们的目的是通过马可·波罗的眼睛,触摸东方文化。”
  ■意大利演员演绎马可·波罗
  创作舞剧《马可·波罗》,陈维亚首先想到要请一个意大利的演员来演马可·波罗。于是,意大利米兰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的主要演员米克来到北京。陈维亚告诉记者:“因为马可·波罗是意大利人,作为国家大剧院,在这个剧中能够请个意大利演员出演马可·波罗,将会更有意思,将来他可以带着我们庞大团队回意大利去,这种交流很有象征意义。不仅是马可·波罗,灯光设计人员也是来自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的艺术家。我觉得将来我们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的国际合作越来越频繁。”
  芭蕾舞与中国舞怎样融合?这是创作组的一个难题。陈维亚说:“米克在没来以前已经自己问自己了。他是芭蕾舞演员,还学过相当程度的现代舞,他的肢体是解放的,不会像芭蕾那么板,而且在来北京之前,他已经开始自己在学习中国舞蹈了,并开始了解中国历史。现在几段舞蹈下来已经很默契了。我想将来的舞蹈里面,既有意大利芭蕾的影子,又有中国舞的影子,同时还有现代舞的感觉。经常有朋友问我:你这个舞剧是古典舞剧、民间舞剧,还是芭蕾舞剧?我说:不是,这是大剧院的舞剧,我关心的不是什么舞种,我关心的是人物形象是不是塑造得生动,情节矛盾是不是设计得充分,这是主要的。舞种是次要的,怎么合适怎么来,这是我的观点。”
  ■想让这部舞剧走向世界
  通过马可·波罗眼睛展示中国文化,在舞台上需要丰富的色彩。陈维亚说:“我们是搞视觉艺术的,色彩不好看,视觉不冲击,说什么也没用。我们把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的效果放在首位。在舞美设计上,我们不知道否定多少稿了,一定要再现金碧辉煌的元大都,让观众看到这个景就得鼓掌,一定要让观众看到水灵灵的江南水乡。在表现军营中将士的争论时,我们用了两个空间,这边争论,那边战火涂炭,在送马可·波罗回西方的时候,满台的红色送着他渐渐远去,时光回到了现在。这些都是很好的创意。”
  视觉冲击还表现在融合不同的舞种。陈维亚说:“我们在一起探讨,马可·波罗这样出场是不是他的人物性格,公主最后的告别,是公主的告别还是小村女的告别?这是人物形象和人物行为的特点,这是最重要的。为了达到目的,不管你是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还是现代舞,包括这次元大都是蒙族,蒙族的东西出来该有就有,要合适,要融合得好。”
  陈维亚告诉记者:“这部舞剧对于我和我的合作伙伴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次是世界顶级的大剧院和国内外顶尖级的院团在一起合作,这在我的艺术创作历程中也是第一次,所以我特别重视。舞剧成功与否,是中国舞蹈艺术的一次宣言,一次集中展示。我们也希望这部舞剧将来能走出国门,到欧洲去,到马可·波罗的家乡去,到世界各地去走一圈。这个标准对于我们来说很高,所以我们所有人都不敢掉以轻心。与亚运会开闭幕式相比,一个是广场的盛典,一个是大剧院的经典,这是两个不同的东西,如果你要联系,那在艺术上语不惊人誓不休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亚运会要求创作人员一定坚持到开演的最后一刻还不断修改,这次我们对《马可·波罗》同样这么要求。直到12月22日登台前,我们都要不断修改加工。我们过去有些舞剧是习惯于首演完了以后,媒体朋友说说好话就过去了。这部舞剧我以及所有参与创作的人员都想,既然排出来,既然花了钱,就应该久演不衰。要想达到这个梦想,首先我们的东西要过硬,老百姓爱看。其次,我们要成功地开辟市场,这次大剧院和东方演艺集团合作就是开辟市场的开始。”
  马可·波罗
  超越了国界
  主演米克·泽尼接受采访
  本报讯(记者 伦兵)在一部中国原创舞剧中邀请一位外国舞蹈家主演,《马可·波罗》剧组的选择让很多人惊讶。记者在该剧排练间隙采访到来自意大利米兰斯卡拉剧院芭蕾舞团的米克·泽尼。他告诉记者:“马可·波罗的影响超越了国界,具有传奇色彩,因此要演好这个人物需要精心的准备。”
  记者问米克在来北京之前进行了哪些准备?米克说:“在来北京之前我对《马可·波罗》的剧情并不是很了解,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也不是很了解。于是我通过在中国的朋友,通过在网络上和能看到的图书资料,尽量收集了解。我认为对文化的了解最为重要。马可·波罗在意大利很有名,在来中国之前就很有名气了。”
  米克说:“在我心中,马可·波罗就是一个传奇,他对东方文化很好奇。他向往和平,他不远万里从西方来到中国,具有冒险精神和传奇色彩。我知道马可·波罗来中国首先是受到他家庭的影响,因为他的家里在意大利是做贸易的,在来中国之前也接触了很多东方人和中国人,但是马可·波罗的东方之行却超越了他原来的贸易家庭的影响,他不仅来到中国,还与中国皇帝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增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这一次,米克不仅要展示他的芭蕾舞功底,更要与中国演员们表演中国舞蹈,米克说:“在过去,我没有现场看过中国舞蹈演出,但是看过一些视频,我觉得中国舞蹈更注重情感的表达,每一个动作都来源于文化,在表演上需要感情特别投入。中国舞蹈在男女演员的互动上特别强调相互的交流,强调与自然的关联。”
  其实,米克·泽尼对于中国观众并不陌生,2005年他曾随米兰斯卡拉剧院芭蕾舞团来北京演出《仲夏夜之梦》,他说:“那一次我对中国的印象特别深刻。中国与意大利是两种文化,上次来到北京,我对中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有极为深刻的印象。我参观了长城与故宫,我觉得那是其他任何景色都不能带来的心理上的撞击。”

配送说明

> 送货上门
> 上门自取

支付宝支付 网银支付

演出票首页 | 关于我们 | 业务联系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新闻动态 | 过期票品

公司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华普花园D座504室 邮政编码:100012
版权所有 @ 2012 票务中国在线 京ICP备05060055号 京ICP证12047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018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