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卡罗尔·席曼诺夫斯基音乐节 神圣与世俗
卡罗尔·席曼诺夫斯基(1882-1937)在音乐历史长河中的出现充分证明了,虽然波兰曾经有一百多年被外国势力瓜分的经历,虽然当时已被德国和俄罗斯文化深深的渗透和影响着,但是倔强的波兰仍然不折不扣的衍生出了属自己民族的伟大音乐艺术家。需要强调的是不能简单地把席曼诺夫斯基看成肖邦音乐风格的继承人,从席曼诺夫斯基前的作家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1835-1880),席曼诺夫斯基后的作家亚历山大·汤斯曼(1897-1986)、格拉奇娜·巴切维茨(1909-1969)、维托尔德·卢托斯瓦夫斯基(1913-1994)、亨里克·戈雷茨基(1933-2010)、以及至今还在创作的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于1933年出生)和沃伊切赫·基拉尔(于1932年出生)著作的角度来看,有些过于简化波兰音乐发展的历史。
席曼诺夫斯基出生于乌克兰,父亲是他的启蒙老师,后来搬到华沙,很快就进入了音乐的世界。首先与同年纪的音乐家交往(阿图尔·鲁宾斯坦、保罗·可哈妮斯克,从事青年波兰协会的推广和出版活动),后又认识了成熟的音乐家理查德·施特劳斯、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莫里斯·拉威尔。席曼诺夫斯基从小就受到良好文化与爱国教育,他最初作品(卡齐米日·特图马叶尔诗词的歌曲、前奏曲与练习曲)已具有独特艺术风格。
席曼诺夫斯基很快在欧洲和美国出名,但他仍然不满足自己的成绩,不断地继续创作,首先根据肖邦、斯克里亚宾与德国浪漫主义(瓦格纳、施特劳斯、雷格)的风格,后来吸收了西欧音乐的因素,在他的著作中时时传递着后现代浪漫主义的回声。这所有的一切,包括席曼诺夫斯基对印象派的迷醉,都倾向于他在孜孜不倦的寻找一种独特的音乐语言。这是一种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语言,感情非常浓厚,又充满着易变和复杂,让人感觉很微妙以致回味无穷。正因为这些很快就引起了英格兰人的重视,像西蒙·拉特尔(极多演奏片)。接踵而来的伟大交响曲,迷人小提琴演奏会,多样小提琴与钢琴曲,脍炙人口的“罗杰王”歌剧,引人入胜的芭蕾舞,著名的《圣母悼歌》歌曲,还有许多带有民歌因素的歌曲以及钢琴协奏曲《排档间饰》、《面具》都成了这位波兰二十世纪伟大艺术家的最重要作品。他的作品至今还被人们不断的关注着,成为现代音乐知识宝库中高贵的财富。
北京国际卡罗尔席曼诺夫斯基音乐节神圣与世俗敬请期待!
注: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内,1.2米以上需持票进场。
TAGS: 北京国际卡罗尔·席曼诺夫斯基音乐节 神圣与世俗